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雄鹰的英姿,同时暗含了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前四句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感,展现一只威风凛凛的老鹰:在狂风呼啸的悬崖背景下,这只鹰蹲踞在高堂之上,它斜着眼睛俯视万丈深渊,浑身散发的杀气仿佛能刺破天空。这里用"回风"、"角鹰"、"侧睛"等动态描写,把老鹰的凶猛霸气写得活灵活现。
后四句笔锋一转,带出诗人的无奈:明明看见狐狸躲在草丛里(暗指小人得志),却没有快剑去铲除它们。就连这只"玉爪金眸"的神鹰也只能干坐着,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最后"嗟尔奇才空自雄"的叹息,既是说鹰,也是诗人自叹——就像这只被困的雄鹰,再厉害的人才没有用武之地也是白搭。
全诗最妙的是"指画鹰"这个设定,表面是描写画中的鹰,实则借鹰抒怀。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比如"杀气透天")突出鹰的非凡,再突然转折到"坐视"的憋屈,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更能体会那种怀才不遇的郁闷。这种借物言志的手法,比直接发牢骚更有艺术感染力。
郑珍
(1806—1864)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