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虽然残缺不全,但依然能感受到作者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复杂情感。前两句大意是说:即便你天性豁达、享受闲适生活,但你的行为轨迹终究会被人拿来与历史上的隐士(比如王勃这样的名士)相比较。后两句则感叹:真正能在田园生活中保持潇洒自在的人,其实寥寥无几。
诗人用"纵然"开头,暗含对友人选择的理解,但也透露出隐隐担忧——闲适生活看似美好,却难逃世人评判。残缺处可能藏着对隐士标准的讨论,比如"拟□□"或许指"拟陶潜"(和陶渊明比较)。最后一句尤其耐人寻味,像在说:归隐田庐的人很多,但有几个能真正超脱?这种对"潇洒"的质疑,反而让归隐显得更真实可贵。全诗在残缺中反而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思考:怎样的归隐才算真正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