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和费学士)

雨旸时其施,皆足慰阿侬。
檐鹊噪新曝,廷槐交远风。
木焚家启酿,弦奏市喧僮。
肉食嗟何力,冥孚戴舜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乡村生活场景,表达了农民对风调雨顺的感恩之情。全诗用简单生动的画面传递出质朴的生活哲理。

前两句写天气变化带来的喜悦:雨水和阳光按时节降临,让农人(阿侬)感到欣慰。这里用"阿侬"这个口语化的自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中间四句用四个鲜活的画面展现晴天后乡村的生机勃勃: 1. 屋檐下的喜鹊在晾晒的衣物旁欢叫 2. 庭院里的槐树在风中枝叶交错 3. 农家生火准备酿酒("木焚"指烧柴火) 4. 街市上琴声与孩童的喧闹交织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自嘲地说:我们这些吃肉的人(指官员)有什么功劳呢?其实都是托舜帝(代指皇帝)的福啊。这里用"冥孚"(暗中的信任)表达对统治者的委婉赞美,同时也流露出知识分子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日常景物展现生活之美,喜鹊、槐树、炊烟、琴声都是普通但充满诗意的元素 2. 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最后两句的转折尤其巧妙 3. 表达了"靠天吃饭"的农耕智慧,以及知识分子对民间疾苦的体察

这种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写法,让读者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