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平凉留别赵晋卿

尘世无家客,山城落帽风。
朱门森画戟,绮席拜仙翁。
宴乐容疏放,提携失困穷。
层楼寒色白,画阁夜光红。
迎日花枝活,朝天马首东。
璧圭班四岳,元凯翊重瞳。
忍泪辞公子,凝眸送塞鸿。
仲宣词赋在,子美草堂空。
日月孤飞鸟,乾坤一转蓬。
他时若相忆,回首望崆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漂泊无依的游子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情感,同时融入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前六句是现实场景:开篇用"无家客"点明自己像随风飘荡的帽子般居无定所,而友人赵晋卿却住在朱门画戟的富贵之家。虽然宴会上主客尽欢,但贫富差距让诗人感到疏离,暗示了困顿处境。

中间八句用强烈对比展开想象:一边是诗人即将启程的寒冷旅途(层楼白、塞鸿飞),一边是友人温暖奢华的生活(画阁红、花枝活)。"璧圭""元凯"这些古代贤臣的典故,既是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也暗含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叹息。

最后六句直抒胸臆:像王粲(仲宣)写《登楼赋》一样用文字寄托愁思,像杜甫(子美)离开草堂般孤独远行。把自己比作天地间孤独的飞鸟和飘转的蓬草,最后以"回首望崆峒"作结,既指实际要回望平凉崆峒山,也象征对这段情谊的永恒怀念。

全诗最动人的是三层对比:富贵与贫寒的对比,温暖宴席与寒冷旅途的对比,安定生活与漂泊命运的对比。诗人没有直接抱怨,而是通过"忍泪""凝眸"这样的细节,让离别的酸楚和人生的无奈自然流露。末尾用"飞鸟""转蓬"的比喻,把个人际遇升华成所有漂泊者的共同体验,让读者产生共鸣。

杨弘道

淄川人,字叔能,号素庵。气高古,不事举业,磊落有大志。文章极自得之趣。有《小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