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

朔风吹彤云,寒色一庭满。
霏霏六出花,作瑞协璚琯。
镫火忽已夕,重阴日苦短。
香压萱花冷,春入梅魂暖。
幽人感岁晏,悄然坐孤馆。
平生松竹心,雅宜冰雪盥。
谁令歌阳春,坐见如音罕。
山中独高卧,苦忆联吟伴。
夜来江湖梦,晨钟忽催断。
聊当酌桂酒,酹此白玉碗。
薰炉炳明烛,妙曲听缓缓。
醉揽黑貂裘,苍茫吹翠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雪夜,诗人独自在孤寂的庭院中感受季节变迁,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清高与孤独。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环境描写(前八句):用"彤云""寒色""六出花(雪花)"等意象营造出大雪纷飞的冬夜氛围。灯火昏暗、白昼短暂,但梅花已悄悄带来春意,形成冷暖对比。

2. 内心独白(中间八句):诗人自称"幽人",在岁末感叹知音难觅。用"松竹心""冰雪盥"比喻自己像松竹般坚贞、冰雪般高洁的品格,却无人能理解。

3. 自我排遣(后八句):诗人试图借酒消愁,在醉意中抚琴自娱。"黑貂裘""翠管"这些贵重物品的描写,暗示其贵族身份与高雅情趣,但"苍茫"二字仍透露出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艺术特色: -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漫天飞雪的大全景,推到灯火昏暗的庭院中景,最后定格在独酌抚琴的诗人特写。 - "春入梅魂暖"堪称诗眼,既写梅花报春的自然现象,又暗喻诗人冷寂外表下炽热的内心。 - 结尾处琴声与晨钟的交响,把整夜的孤寂情绪推向高潮,余韵悠长。

诗人通过这样一个雪夜独处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文人典型的精神世界:在严寒中坚守节操,在孤独中寻求超脱,用艺术来安顿心灵。这种"孤而不寂"的境界,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最动人的精神写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