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送友得忠孝庙①
丈夫死殉国,于道讵非宜。
烈烈卞侍中,忍顾王室危。
枭獍敢为逆,我师焉可支。
跃马婴其锋,以肉充虎饥。
苦战既不旋,有子亦从之。
精忠贯日月,未惭马革尸。
至今石头下,尚使行人悲。
郁郁冶城山,秋风吹古祠。
送客远相过,慷慨伤我怀。
当时诸老臣,清谈竟何为。
酌酒酹英魂,忠孝以为规。
烈烈卞侍中,忍顾王室危。
枭獍敢为逆,我师焉可支。
跃马婴其锋,以肉充虎饥。
苦战既不旋,有子亦从之。
精忠贯日月,未惭马革尸。
至今石头下,尚使行人悲。
郁郁冶城山,秋风吹古祠。
送客远相过,慷慨伤我怀。
当时诸老臣,清谈竟何为。
酌酒酹英魂,忠孝以为规。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卞侍中的忠臣,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故事。诗人通过这个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忠孝精神的崇敬,也暗讽了当时一些官员只会空谈、不干实事的现象。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英雄壮举(前12句): 用直白的语言描述了卞侍中在国家遭叛军威胁时,明知敌众我寡仍奋勇作战,最后和儿子一起战死沙场。诗人用"跃马迎敌锋"、"肉喂饿虎"这样生动的比喻,突出他的无畏精神,说他用生命诠释了"精忠报国",死后也让人敬佩。
2. 现实场景(中间4句): 写诗人秋天在忠孝庙(纪念忠臣的祠堂)送别朋友时,看到萧瑟的秋风中的古祠,联想到英雄往事,内心充满感慨。这里用"郁郁"(茂盛)形容山、"秋风"吹祠堂,营造出苍凉氛围。
3. 借古讽今(最后4句): 诗人忍不住吐槽:当年那些高官整天清谈(空谈理论不做事),比起卞侍中的实际行动差远了。最后他洒酒祭奠英魂,强调"忠孝"才是做人做事的准则,暗示当时社会需要这种实干精神。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讲故事的方式说道理,卞侍中跃马杀敌的画面很有感染力 - 通过古今对比(英雄vs清谈官员),批评时弊却不直说,显得含蓄有力 - 最后点出"忠孝"这个传统美德,既是纪念英雄,也是给世人立规矩
就像现在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看着纪念碑也会想起英雄事迹,然后对比当下某些光说不做的人,自然会产生敬佩和反思。诗人用的就是这个手法,只不过写成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