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虚繁地籁,境寂散天筇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空灵的山谷景象,用简单却生动的语言传递出大自然的美妙韵律。

前一句"谷虚繁地籁"中,"谷虚"形容山谷空旷幽深,仿佛能包容万物;"繁地籁"则描写大地上各种自然声音交织回响,像风吹草木声、流水声等,组成了一曲天然交响乐。后一句"境寂散天筇"中,"境寂"进一步强调环境的静谧;"散天筇"用竹杖轻叩地面的声音来反衬这份宁静,仿佛连最细微的声响都能在空气中清晰扩散。

诗人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用声音来表现寂静,用动态衬托静态,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既能感受到山谷的辽阔空灵,又能听到大自然最细微的声响。这种以动写静、以声衬寂的表现方式,正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体现,让人在想象中体验到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

姚孝锡

徐州丰县人,字仲纯,号醉轩。徽宗宣和六年进士。授代州兵曹。金兵侵雁门,州将议以城降,孝锡投床大鼾,略不为意。后脱身移居五台,不仕。善治生,积粟至数万石,遇岁饥,尽出以赈贫乏,多全活。中年后,以家事付诸子,日与宾朋纵吟山水诗酒间。卒年八十三。有《鸡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