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山歌为梁道士作

我昔看山到京口,郭璞坟前洒杯酒。扬子渡头争渡急,不使焦山落吾手。

廿年宦海吴越游,天驷之乘沙棠舟。元规障尘满天地,蓬壶那得寻丹丘。

去年长夏凡再至,停桡一上江天寺。江波㶁㶁鸣向人,手板腰围汗流渍。

深秋奉檄驰江干,快遂初衣返钓竿。黄茅雨湿鹧鸪叫,欲归不归行路难。

南冠驱迫何匆遽,遥指月华最深处。四时羁绊五六人,暂借丹房度朝暮。

丹房老子人姓梁,双瞳炯炯眉发黄。尽日低头弄柔翰,一生古貌游羲皇。

深山穷谷君合止,胡为混迹红尘里。为言咫尺即瀛洲,试看天吴移海水。

仙人自昔好楼居,我亦蒲团坐碧虚。写罢《黄庭》梦灵对,手招老鹤眼蘧庐。

月华之山山色好,俯视群山揖苍昊。儿时住此今白头,银杏手栽成合抱。

月华之山高嵯峨,三山海面浮髻螺。下瞰鱼龙等幺么,兴来赌尽山阴鹅。

屈指今年才六十,故旧儿孙且云集。好贮麟脯泛流霞,不采芝肪煮白石。

酌君酒,祝君篇,我兹与尔非少年。人生三万六千日,但得长闲不羡仙。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官员在宦海沉浮多年后,对自由山居生活的向往。全诗用第一人称讲述,像在和老朋友聊天一样自然。

前半部分(开头到"欲归不归行路难")是回忆录: 1. 开头回忆年轻时在京口(今镇江)游玩的潇洒:在郭璞墓前喝酒,在扬子江渡口抢着渡江,生怕错过焦山美景。 2. 接着感叹二十年官场生涯像坐着豪华官船("天驷之乘沙棠舟"),但到处都是官场污浊("元规障尘"),根本找不到神仙洞府。 3. 去年夏天再来江边,在江天寺热得汗流浃背;秋天奉命出差时,看着雨中鹧鸪,想辞官归隐却身不由己。

后半部分("南冠驱迫何匆遽"到最后)是山居赞歌: 1. 偶然来到月华山梁道士的丹房暂住,发现这位眉毛发黄的老道士整天写字,活得像上古隐士。 2. 用对比手法:道士本应住在深山,却混迹红尘;但他说"这里离仙境很近",并用海市蜃楼作证。 3. 重点描写月华山美景:可以俯视群山和苍穹,道士从小住到白头,亲手种的银杏已成合抱大树。站在山顶看三山像发髻,看鱼龙像小虫,兴致来了还能学王羲之换鹅。 4. 最后是生日聚会场景:六十岁的道士儿孙满堂,准备美味仙酒("麟脯流霞"),但不像其他道士吃矿石炼丹,显得很接地气。 5. 结尾祝酒词最动人:我们都老了,人生不过三万六千天,能一直悠闲自在,比当神仙还强。

全诗魅力在于: 1. 用官场束缚反衬山居自由,像现代人对比996和田园生活 2. 把道士写成可爱老头:会种树、开派对、不搞玄虚炼丹 3. "赌尽山阴鹅"用王羲之典故,展现文人雅趣 4. 最后"但得长闲不羡仙"道破真谛:平凡自由最珍贵,比刻意求仙实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