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张御史死节歌

张御史,骂贼死,国忠臣,家孝子。
忠义国家培植来,白日照耀黄金台。
此身许国誓不二,不信白骨生青苔。
近者汝阳妖贼起,挥刀杀人丹汝水。
侯指头上獬豸冠,掌柱乾坤立人纪。
侯颈可断身可捐,义不与贼同戴天。
眦裂齿碎加愤怒,发直上指目炯然。
贼刀入口钩侯舌,舌断含糊骂不绝。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颜平原,张睢阳,一日虽短千载长。
人谁不死死忠义,汗简至今名字香。
朝廷易名赐庙食,人谁无心应感激?
坐令忠义销凶邪,凿井耕田歌帝力。

现代解析

这首《汝阳张御史死节歌》用热血沸腾的语言,歌颂了一位宁死不屈的忠臣张御史。全诗像一部壮烈的历史短片,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理解它的魅力:

第一幕:忠臣的立体形象
开篇就用"骂贼死"三个字炸响惊雷——这位御史不是默默牺牲,而是痛骂叛贼而死。诗人用"国忠臣,家孝子"的对比告诉我们:他对国家是大忠,对家庭也是大孝,忠孝两全的形象立刻鲜活起来。特别打动人的是"白日照耀黄金台"这句,把忠臣气节比作永不熄灭的太阳,照亮了象征朝廷的黄金台。

第二幕:死亡现场的慢镜头
诗中详细描写了张御史殉国的过程:戴着象征正义的獬豸冠(古代法官帽子),面对叛军"眦裂齿碎"怒目圆睁。最震撼的是"贼刀入口钩侯舌"的细节——叛军用刀钩他舌头,他舌断仍骂不绝口。这种堪比电影特写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鲜血淋漓却铁骨铮铮的场面。

第三幕:穿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诗人把张御史比作唐代宁死不降的颜真卿、张巡(颜平原、张睢阳),说明这种忠义精神千年来一直在传承。最后用"凿井耕田歌帝力"的百姓安居画面,暗示正是无数张御史这样的牺牲,才换来天下太平。最妙的是"汗简"(史书)这个意象,说他的名字会像墨迹一样永远留香。

全诗就像用文字铸造的纪念碑:既有"舌断骂不绝"的血性画面,又有"三年化碧血"的浪漫想象(古人认为忠臣血三年会变碧玉)。它告诉我们:有些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精神会像太阳下的黄金台,永远闪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