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位大龄新娘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既心酸又充满反讽意味的人生故事。
诗中的"贫女"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残酷规则。她年轻时因为贫穷没人说媒,错过了最佳婚龄,等到头发花白才穿上嫁衣。这种"迟到的幸福"其实充满苦涩——满头白发却要扮作新娘子,连富家子弟都笑掉了牙。
诗人用夸张的画面制造了强烈反差:白发与红妆、暮年与新婚、贫女与豪门的对比。这种反差既让人想笑,又让人心酸。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穿着不合时宜的嫁衣,在众人嘲笑中完成婚礼的荒诞场景。
更深层看,这首诗是在为古代女性发声。它揭露了"女子必须年轻出嫁"的社会偏见,以及贫富差距造成的婚姻不平等。那些嘲笑她的"豪家年少儿",恰恰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推手之一。
最妙的是结尾的"笑杀"二字,表面是富家子弟在嘲笑贫女,实际是诗人让这些嘲笑者成了被讽刺的对象——他们浅薄地以年龄取人,却看不见命运的不公。这种"反讽"手法,让诗歌在幽默中藏着尖锐的社会批判。
曹衍
曹衍(生卒不详)宋初衡阳人。著有野史,衡州守官将其献于太宗,又上所作诗20篇,深邀嘉赏,召试学士院,授东宫洗马,官终泌阳酒税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