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许郎中出知漳州

君子重出处,儿女多依违。
孰知退有义,一辞若发机。
刑部今其人,识远渺造微。
时方事疾走,而我心独非。
老色未上面,健笔駃于飞。
宛然傲霜菊,璨璨黄金辉。
勉留鵷鹭行,夫岂少轻肥。
一麾即得请,众目骇见稀。
了不露纖芥,舒卷流清{上山下徵}。
凉风称归棹,灏气浥征衣。
婆娑慰邱园,咳唾落珠玑。
因风来锦囊,犹足慰依依。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许郎中的官员被派到漳州当官的故事,诗人用很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送别之情。

诗的开头说"君子看重做官的原则,普通人总是犹豫不决",这是在夸许郎中是个有原则的人。接着说他虽然辞官离京("退有义"),但这个决定就像扣动扳机一样干脆利落。这里用"发机"(古代弩箭的扳机)来形容他果断的性格。

中间部分描写许郎中的特点:他当刑部官员时见识远大,能看透细微之处;别人都忙着升官发财("疾走"),他却有自己的主见。诗人用两个很形象的比喻:说他虽然年纪不大("老色未上面"),但写起文章来像飞一样快;又把他比作傲霜的菊花,闪着金光般耀眼。

后面写离别场景:大家都很惊讶他这么快就获准离京("众目骇见稀"),但他处理得很得体,没有丝毫不满("了不露纖芥")。诗人想象他乘着凉风坐船出发,带着浩然正气,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最后说他会把京城的好风气带到乡下("婆娑慰邱园"),说的话都像珍珠一样珍贵,希望以后还能书信往来。

整首诗通过对比(别人忙着升官vs他坚持原则)、比喻(菊花、珍珠等)和想象(乘船远行的画面),把一个正直果断、才华横溢的官员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欣赏和不舍。

柴中行

柴中行,字与之,人称“南溪先生”,馀干(今江西万年县南溪乡营里村)人。文公之子,后周世宗第十三代裔孙。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第进士,授抚州军事推官、江州教授,累迁西京转运使、湖南提刑、崇政殿说书、知赣州。于公元1225年遁迹与缑之北里(宁海北郊)。著有《易系集传》、《书集传》、《诗讲义》、《论语蒙童说》等书,宋史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