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许侍郎知宣州
我公名满东西川,一持使节几十年。
桥经万里坂九折,儿童学语知公贤。
上皇诏下嗟见晚,归来荷橐趋甘泉。
平生所学欲尽试,新语仅奏囊中篇(自注:公献所著书,太上皇称善。)。
两淮破碎赖整理,百工蛊敝资镵镌。
念公虽老猷自壮,何谓宜去请益坚。
玉音三谕不可挽,一麾且复临江壖。
宣城景物今更妍,木瓜如瓠栗如拳。
敬亭山下蹑游屐,叠嶂楼中呼酒船。
谢公已往诗句在,公有妙语真齐肩。
却招李白吊杜牧,收揽风月酬云烟。
中原未复敌未灭,政成请公须著鞭。
吾君有意询黄发,庙堂之谋当万全。
桥经万里坂九折,儿童学语知公贤。
上皇诏下嗟见晚,归来荷橐趋甘泉。
平生所学欲尽试,新语仅奏囊中篇(自注:公献所著书,太上皇称善。)。
两淮破碎赖整理,百工蛊敝资镵镌。
念公虽老猷自壮,何谓宜去请益坚。
玉音三谕不可挽,一麾且复临江壖。
宣城景物今更妍,木瓜如瓠栗如拳。
敬亭山下蹑游屐,叠嶂楼中呼酒船。
谢公已往诗句在,公有妙语真齐肩。
却招李白吊杜牧,收揽风月酬云烟。
中原未复敌未灭,政成请公须著鞭。
吾君有意询黄发,庙堂之谋当万全。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送别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官员许侍郎去宣州赴任的故事。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这位老臣的品格、功绩和诗人对他的期许。
开头四句说许侍郎在四川一带当官几十年,名声特别好,连小孩子都知道他是好官。这里用"桥经万里坂九折"形容他仕途坎坷却坚持原则,就像走过万里险路一样。
中间部分讲皇帝很器重他("上皇诏下嗟见晚"),他把自己写的治国方略献给皇帝获得称赞。在两淮地区任职时,他整顿乱局、革除弊政,就像工匠精心雕琢器物一样治理地方。虽然年纪大了但干劲十足,却多次请求退休,皇帝再三挽留("玉音三谕不可挽")。
接着描写宣州美景:木瓜像葫芦那么大,栗子像拳头那么圆。诗人想象许侍郎到了宣城后,会在敬亭山游玩,在叠嶂楼喝酒,像古代诗人谢朓、李白、杜牧那样写出好诗。这里用"收揽风月酬云烟"形容他寄情山水的文人情怀。
最后四句是重点:诗人提醒现在国家还没统一,敌人还没消灭,等治理好宣州后,朝廷还需要他回来出谋划策("庙堂之谋当万全")。这里"著鞭"是快马加鞭的意思,暗示他随时准备为国效力。
全诗妙在把送别场景、人物评价、山水想象和国家大义自然融合。既赞美许侍郎的为官品德,又通过宣城的历史文化衬托他的文人气质,最后落脚到家国情怀,显得情真意切又格局开阔。诗中"木瓜如瓠栗如拳"这类比喻特别生动,让严肃的送别诗带着生活气息和画面感。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