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歙砚与裴唐卿

平生足迹遍九州,知子笔端回万牛。
歙砚故持赠,夜光非暗投。
兹实旧坑子坑尾,远胜洮州绿鸭头。
清淑之德隐于石,珉中玉表非其俦。
惨淡风漪生,葱茏云气浮。
故人初赠我,千金未为酬。
久磨土灰实砚耻,况拙辞章为砚羞。
奇宝岂可穷士收,定为神夺鬼所偷,
物得其托复何求。所以椟而致,
贱子不敢留。摛藻可以丽春华,
学书亦足森银钩。百氏之学资芟修,
六经之文资校仇。虽然吾不愿子以之属文如曹刘,
吾不愿子以之奏赋如枚邹。愿子提携与之登瀛洲,
献可替否近冕旒。力陈治安活国谋,
以宽吾君宵旰忧。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送给朋友裴唐卿一方珍贵的歙砚(安徽歙县产的名砚),并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期许。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夸砚台(前12句):
- 作者说自己走遍全国,最懂朋友写字的功力("笔端回万牛"形容笔力雄健)。这方歙砚是旧坑精品,比甘肃洮砚更珍贵。
- 用"清淑之德""珉中玉表"形容砚台温润如玉的品质,说它自带天然纹理("风漪生""云气浮"),朋友当初送自己时,觉得千金都难买。

2. 自谦转赠(中间7句):
- 作者惭愧地说:我这人写字写文章都配不上这方好砚,穷书生留不住宝贝,可能被神仙偷走。现在物归其主("得其所托"),特意装盒送给你。

3. 深情嘱托(最后10句):
- 表面说砚台可以用来写美文、练书法、做学问,但作者真正想说的是:不希望朋友只学曹植、枚乘那样写华丽文章,而是希望他带着砚台去朝廷("登瀛洲"指入仕),帮皇帝治理国家("献可替否"指提建议),为百姓分忧。

核心魅力
- 把普通送礼写成人生寄语:一方砚台承载着"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期待,劝朋友用才华做实事。
- 比喻生动:说砚台纹理像风吹水面、云气缭绕;自嘲"穷士留不住宝"很有幽默感。
- 层层递进:从夸砚台→自谦→最终点明"大材要为大用"的主旨,情真意切。

就像今天有人送朋友一支好钢笔,不说"祝你写出好字",而说"愿你用它写出改变世界的方案",这种寄托才显出交情深厚。

史伯强

史伯强,号虎囊(《宋诗纪事补遗》卷八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