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杨拙庐先生

京华春梦,记与君共扫巢痕,编书局安在哉?
二十年劳燕分飞,竟教左海归来,一见犹难,雪涕樽前谁话旧;
江汉倦游,幸有子足散怀抱,墨香簃无恙否?
数千卷图经待校,岂料西河变起,余哀未杀,惊心地下又修文。

现代解析

这首挽诗是作者悼念好友杨拙庐的深情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生死相隔的悲痛与怀念。

全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回忆两人在京城的往事:二十年前他们曾一起在编书局共事("共扫巢痕"指共同整理文献),如今书局早已不在,两人也像劳燕般各自漂泊。最痛心的是,当老友终于从左海(可能指福建)归来,却连最后一面都未能见到,如今只能在酒桌前含泪追忆。

下半部分转到对逝者家人的安慰:幸好杨先生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学术志趣("墨香簃"应是杨家书斋),数千卷地理著作("图经")等待校勘。但突然的变故("西河变起"用典指丧子之痛,这里反指友人离世)打断了这一切,让作者既为逝者未完的事业遗憾,又为地下又要多一位文人("修文"指文人逝世)而心惊。

诗中运用了"劳燕分飞""西河变起"等典故,但情感表达直白真切。通过"编书局""墨香簃"等具体场景,展现了知识分子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学术传承的重视。最后"惊心地下又修文"的感叹,既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震撼,也暗含对文人命运的悲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