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深秋拂晓的景色,流露出诗人思乡却无法归去的惆怅。
开篇写拂晓时分,流动的云雾让整个长安城显得萧瑟,皇宫建筑在秋色中巍然矗立。这里用"凄凉"的云雾和"高耸"的宫阙形成对比,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接着用几个经典意象勾勒秋晨图景:天边残存的几点星光,南飞的大雁,突然响起的笛声,以及独自倚楼的人影。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孤独寂寥的氛围。特别是"长笛一声人倚楼",以声音打破寂静,更凸显了人的孤寂。
下半段转到近处景物:篱笆边静静半开的紫色菊花,池塘里凋零的红莲。这里用"静"和"愁"赋予景物情感,菊花安静绽放,莲花却为凋零忧愁,暗示诗人矛盾的心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家乡的鲈鱼正肥美,自己却像囚徒般困在长安。用"鲈鱼"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南冠楚囚"的比喻更强化了身不由己的无奈。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层层递进地表达了诗人深切的乡愁和仕途羁绊的苦闷。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