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疾行二百里过马当小孤
厉风击水使倒流,水声怒立为山丘。六鳌并起翻沧海,盘涡鼎沸驱蛟虬。
白日黯淡鬼神泣,狂澜震摇天地愁。我行江中历旬月,淹留飘泊心饥渴。
今朝一叶飞洪涛,遂使形神寄超忽。阳侯鼓浪如共工,层波相触群山空。
排沙裂岸不可却,马当横绝居其冲。上云太行险,下云吕梁洪。
地势何太逼,昼夜追风蹑影无尘声。复似修鱼鼓鳞鬣,任钩巨锱何敢撄。
鸟翼徘徊不能上,商飙卷箨何其轻。羲和辔已迟,长江路盈咫。
回首万重山,去若弦上矢。不向壶公借碧龙,那羡琴高骑赤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在面对大自然时的震撼心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1. 起始两句:“厉风击水使倒流,水声怒立为山丘。”描述了狂风猛烈地吹击水面,使水流倒转,声音之大仿佛能将大地变为山丘。这种景象充满了力量和野性之美。
2. “六鳌并起翻沧海,盘涡鼎沸驱蛟虬。”这里使用了神话中的六鳌和蛟虬,形象地描绘了海浪翻滚的壮观景象,表现出大海的磅礴气势。
3. “白日黯淡鬼神泣,狂澜震摇天地愁。”进一步强调了风和水的力量,使得白昼变得暗淡,仿佛鬼神都在哭泣,狂涌的波涛让天地都感到震撼和忧愁。这种描写带有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场景的壮丽和惊险。
4. “我行江中历旬月,淹留飘泊心饥渴。”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漂泊无依、渴望归宿的心情。
5. “今朝一叶飞洪涛,遂使形神寄超忽。”描述了作者乘坐一叶扁舟在波涛中飞驰,感受到一种超脱和自由的境界。
6.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描述了长江的壮丽景色,如“阳侯鼓浪如共工,层波相触群山空。”以及后面的句子都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赞美和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记录。
7. “上云太行险,下云吕梁洪。”描绘了地势的险峻,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地势的敬畏之情。
8. “地势何太逼,昼夜追风蹑影无尘声。”再次强调了自然力量的巨大和壮观,使得昼夜之间都追不上风声。
9. 最后几句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于自己能够体验这种美景的庆幸。他没有向壶公借龙、羡慕琴高骑鲤,意味着他满足于自己亲身体验到的这种美景,而不是通过想象或传说来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惊险,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心情和感受。语言通俗易懂,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