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少年从意气风发到理想破灭的心路历程,用鲜明的画面对比展现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开篇四句像电影镜头:少年站在海边,看到碧蓝波涛下闪耀的红色珊瑚,光芒直冲云霄。这里"珊瑚株"象征着少年心中美好的理想,红光代表着蓬勃的朝气和对未来的期待。
接着笔锋一转:少年沉醉在这美景中不忍离去,幻想自己像双龙一样腾空翱翔。但现实是"尘中游"——不得不为生活奔波,渐渐发现自己的容颜气质都与理想中的模样越来越远。这里用"坐觉颜色违"生动表现了理想被现实磨损的失落感。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西山士"的典故(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说这些高洁之士最终只能靠吃野菜充饥。这看似跳跃,实则是诗人对现实的尖锐批判——在这个世界里,保持高尚品格的人反而会陷入困境。
全诗通过"少年看海"到"尘中挣扎"再到"高士挨饿"三个场景,层层递进地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曾经眼里有光,后来被生活磨平"的普遍人生体验,让每个为生活所困的现代人都能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