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多景楼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眼前景色的生动刻画,又融入了历史人物的联想,展现出一种壮阔又略带忧郁的秋日情怀。
首联"层颠官阁几时脩,绕槛长江万古流"写高楼与长江的对比:这座高耸的官阁不知何时修建,而栏杆外的长江却亘古奔流。这里通过"几时修"与"万古流"的对比,突出了人类建筑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
颔联"白露巳零秋草绿,斜阳虽好莫云稠"转入细腻的秋景描写:白露时节草木开始凋零,夕阳虽美却被浓云遮蔽。这两句用"秋草绿"和"斜阳"勾勒出富有画面感的秋色,而"莫云稠"又给美景蒙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颈联"平南筹策张华得,治内人才葛亮优"突然转入历史典故:提到西晋名臣张华的平南策略,和诸葛亮治国用人的才能。这里看似突兀,实则通过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反衬出眼前景色的苍茫感,也暗示作者自己的抱负。
尾联"景物未穷登览兴,角声孤起瓮城秋"收束全诗:美景还没看够,忽然听到瓮城传来孤独的号角声。以"角声孤起"作结,将开阔的视野收束到具体的声响上,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悠远苍凉。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把壮丽的自然景观、深沉的历史追忆和个人的感怀完美融合。长江万古奔流与历史人物事迹相映成趣,而白露秋草、孤起角声又给这份壮阔添上几分孤寂。读来既能感受到天地之宏大,又能体会到诗人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惆怅。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