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动荡时局中的孤独与忧愁。
开篇"自日频搔首"用挠头的小动作,生动展现主人公的烦闷不安。"青山一杖藜"则勾勒出一个拄着藜杖、独对青山的身影,孤独感扑面而来。
中间四句用宏大的自然景象暗喻时局动荡:"星辰千骑入"像天兵降临般震撼,"风雨万家迷"写风雨中万家灯火都显得迷茫。后两句"有路难舟楫,中天急鼓鼙"更直白:明明有路却难行舟,天上传来急促战鼓声,暗示社会动荡、前路艰难。
结尾最妙,把抽象的"愁心"比作江边茂盛的芳草,愁绪就像春草般疯长蔓延。这个比喻让无形的忧愁变得可视可感,我们仿佛看到主人公伫立江边,愁思与芳草一同在风中摇曳的画面。
全诗通过个人孤独身影与宏大动荡景象的对比,把乱世中小人物的无助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的是那份无法排解的忧愁,就像春草一样,明知剪不断却还在生长。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