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山国清塘

烛龙醉倒不开眼,遮空万里云张繖。
小舟塘外日溶溶,渔歌忽断荷花风。
倚岩僧舍扃深户,我来跋涉拳肩股。
喘停更促短筇上,怪石周遭卧万鼓。
况是秋风到此山,惟有孤鸿时往还。
劳劳百年共缠缚,不似青山长自闲。
古人古人嗟已远,长歌商颂归来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塘的生动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自然奇景的魔幻描写
开篇用"烛龙醉倒"(神话中掌管昼夜的神龙)形容乌云密布的天空,像被醉汉撑开的巨伞遮住阳光。这种夸张手法让阴云有了神话色彩,与塘外阳光照耀的小舟形成强烈对比。突然中断的渔歌、掠过的荷风,都是非常传神的动态捕捉。

2. 登山访古的艰辛体验
诗人拄着短竹杖爬山,气喘吁吁,看到满山怪石像躺着无数石鼓。这里用"拳肩股"(蜷缩肩膀大腿)形容爬山姿势,"万鼓"比喻石头,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僧侣紧闭的寺门更添孤寂感。

3. 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面对秋风孤鸿,诗人感叹:人活百年总被俗事束缚,不如青山永远悠闲。最后借"商颂"(《诗经》中祭祀乐歌)表达对古人的追慕,暗示自己向往隐逸生活却为时已晚的遗憾。

全诗妙在将爬山过程转化为人生隐喻——我们都在艰难攀登,却常错过真正重要的风景。那些怪石如鼓,或许正是岁月敲响的警钟。

林光朝

(1114—1178)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谦之,号艾轩。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通《六经》,从学者众,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行东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曾率郡兵击败入境之茶民军。召为国子祭酒,除中书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有《艾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