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骥篇
西家白马知曳练,东家赤马如驱电。
时时并辔刷长鞭,羞杀分飞伯劳燕。
白马不防牛有角,惨甚兵间中矛矟。
不出能令赤马疑,隔巷来奔初不约。
踌躇血地嘶鸣哀,悲风飒飒惊条枚。
皦然德骥非凡材,牧人驱迫去复回。
物於俦匹且如此,何况世间贞信士。
管仲败余勤鲍叔,孝章厄极悲文举。
茂弘将坐白其忠,叔翰当收脱之死。
乞兵欲赴雍丘危,突围竟雪都昌耻。
虽云志计有伸屈,至今挠弱闻风起。
利灾乐祸无故情,东家无恙汝得乘。
时时并辔刷长鞭,羞杀分飞伯劳燕。
白马不防牛有角,惨甚兵间中矛矟。
不出能令赤马疑,隔巷来奔初不约。
踌躇血地嘶鸣哀,悲风飒飒惊条枚。
皦然德骥非凡材,牧人驱迫去复回。
物於俦匹且如此,何况世间贞信士。
管仲败余勤鲍叔,孝章厄极悲文举。
茂弘将坐白其忠,叔翰当收脱之死。
乞兵欲赴雍丘危,突围竟雪都昌耻。
虽云志计有伸屈,至今挠弱闻风起。
利灾乐祸无故情,东家无恙汝得乘。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两匹马的遭遇比喻人间的情义与背叛,核心思想是:真正的品格在危难时才能显现。
开篇用对比手法描写两匹好马:西家白马像白绸飘逸,东家赤马如闪电迅捷。它们平时并驾齐驱亲密无间,连分飞的鸟儿都相形见绌。但意外发生时(白马被牛角顶伤),赤马的反应出人意料——它不顾危险冲来相伴,受伤后仍徘徊血泊哀鸣,被赶走又跑回来。这种超越物种的情义,连牧人都动容。
诗人由此联想到人间:动物尚且如此,那些重情义的君子更值得敬重。接着列举历史典故:管仲落难时鲍叔牙相助,孔融遇险时友人营救,王导为同僚洗冤,温峤为同袍收尸。这些人在他人危难时不落井下石,反而雪中送炭。
最后点明主旨:趋炎附势是人性常态,但总有人坚守道义。就像那匹赤马,明明可以安全独活(东家马厩完好),却选择与受伤同伴共患难。这种品格如同黑夜火把,能照亮世道人心。全诗通过马的故事,赞美了危难中不离不弃的真情,讽刺了见利忘义的小人。
孙岩
徽州休宁人,字次皋,号爽山。孙嵩弟。诗清劲苦淡,如其为人。有《爽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