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村舍

去去都城远,萧萧村落秋,
饥鸱啄死鹿,鸣犊随孳牛。
转徒多空屋,荒榛有乱丘。
狐猩竞恐怖,雀鼠仍啁啾。
鬼火时明灭,旋风乍卷收。
吾心不吐茹,忠信待奸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繁华都城的荒凉秋日村庄,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孤独、衰败与坚守本心的复杂情感。

1. 荒村实景:
开篇用"去去""萧萧"叠词,直接带出远离都市的孤寂感。秋天的村庄里,饥饿的秃鹫啄食死鹿,小牛犊跟着母牛哀鸣,这些动物意象暗示着生存的残酷。空屋、杂草丛生的坟丘、争地盘的狐狸、吵闹的鸟鼠,共同拼凑出一幅被遗忘的村落图景。

2. 超自然氛围:
"鬼火明灭""旋风卷收"的描写给场景蒙上灵异色彩,这些忽明忽暗的光点和突如其来的怪风,既强化了环境的阴森,也隐喻着世道的变幻无常。

3. 诗人的精神宣言:
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诗人突然转折表明心迹——"我不愿违心讨好,也不会因奸邪当道而改变忠信"。最后两句像黑暗中的火把,揭示全诗核心:无论外界多污浊,都要保持内心纯净,用正直对抗恶意。

写作手法:
前十句像摄像机般客观记录所见,后两句突然转为内心独白,这种强烈反差让诗人的精神宣言更具冲击力。诗中动物(鸱/犊)、自然现象(鬼火/旋风)与人事(空屋/乱丘)的意象交织,共同构建出一个象征性的荒芜世界,暗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