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德业蕴时宗,幽符梦象通。台司计祈父,师律总元戎。
出入敷能政,谋猷体至公。赠行光睿什,宴别感宸衷。
文炳高天曜,恩垂湛露融。建牙之塞表,鸣鼓接云中。
策密鬼神秘,威成剑骑雄。朔门正炎月,兵气已秋风。
肃杀从此始,方知胡运穷。
出入敷能政,谋猷体至公。赠行光睿什,宴别感宸衷。
文炳高天曜,恩垂湛露融。建牙之塞表,鸣鼓接云中。
策密鬼神秘,威成剑骑雄。朔门正炎月,兵气已秋风。
肃杀从此始,方知胡运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官员王翰为送别兵部尚书张说出征边塞而写的应制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一、夸赞领导的全能人设
前八句像给领导写职场推荐信:先说张尚书德行高尚(德业蕴时宗),连做梦都有祥瑞征兆(幽符梦象通),既是朝廷重臣(台司计祈父),又是军事专家(师律总元戎)。夸他政策能力强(出入敷能政),办事绝对公正(谋猷体至公),连皇帝都亲自写诗送行(赠行光睿什),设宴时满眼不舍(宴别感宸衷)。
二、出征画面的电影感
中间部分像战争大片镜头:皇帝的恩泽如晨露般滋润(恩垂湛露融),大军在边塞竖起牙旗(建牙之塞表),战鼓声直冲云霄(鸣鼓接云中)。战术诡秘如鬼神(策密鬼神秘),骑兵威武如出鞘利剑(威成剑骑雄),明明还是夏天(朔门正炎月),战士们的杀气已带来秋意(兵气已秋风)。
三、必胜信念的霸气表达
最后四句是战前宣言:秋风肃杀象征我们反攻开始(肃杀从此始),胡人的好日子到头了(方知胡运穷)。这里用季节变化暗示战场形势逆转,比直接说"我们必胜"更有文学张力。
全诗用大量军事意象(建牙旗、鸣战鼓、剑骑雄)和自然隐喻(秋风肃杀、胡运穷)制造出强烈的视听冲击,既完成给领导歌功颂德的任务,又写出了盛唐时期那种"犯我强唐者虽远必诛"的霸气。最妙的是"兵气已秋风"这句,把无形的杀气写得可感可触,仿佛能看到铁甲折射的寒光。
王丘
王丘(?--743),唐诗人。字仲山。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太子左庶子王同晊子。幼擢童子科,后登制科,拜奉礼郎。长安中,官监察御史。开元间,历考功员外郎、紫微舍人、吏部侍郎、尚书左右丞、黄门侍郎。丁父忧,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迁御史大夫,俄转太子宾客。终礼部尚书。卒。赠荆州大都督。善词赋。《全唐诗》存其诗三首,《全唐文》存其文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