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道教十四首 其三 真元妙用

莫看无心与有心,无心争得悟天心。
有心毕竟为心累,有无俱捐觉性纯。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诗词。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道教的真元妙用,也就是对道教精神的一种赞扬和解读。作者通过对“无心”与“有心”的探讨,来讲述自己在理解道教哲学中的体验与领悟。

首先,“莫看无心与有心”,这句话是说不要仅仅通过表面的思考或者观察来区分“无心”和“有心”,因为这两者都有其深层的含义和用途。

接着,“无心争得悟天心”,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只有当我们超越日常的纷繁复杂,放下执念,让自己的心灵达到一种无心的状态,才有可能真正体悟到天地万物的本质和大道的真谛。

然后,“有心毕竟为心累”,这句话表达了当一个人过于执着,过于有心,可能会让自己陷入过度的思考和焦虑中,反而成为心理负担。

最后,“有无俱捐觉性纯”,这里的“有无俱捐”是说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最终都应该被放下,因为只有放下这些表面的东西,才能达到真正的觉知和纯净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无论有心还是无心,只要我们能把握住真正的道的精神,那么我们的心灵就能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无心”与“有心”的辩证关系,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追求精神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超越表面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放下过度的执着和焦虑,让自己的心灵达到一种纯净和无拘无束的状态,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和体验到道教的真元妙用。

李道纯

李道纯 ,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