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归隐山林的情景,充满仙风道骨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用典故开篇:列子乘风而行的潇洒,林宗(东汉名士)雨中不慌不忙整理头巾的从容,这两个典故暗示杨道士像古代高士一样超脱凡俗。"风回驭"和"雨垫巾"两个动态画面,让归途显得飘逸自在。
中间四句展现山中美景:傍晚时分,层层山峦间鲜花明艳绽放;温暖云雾笼罩春山,宛如仙境。道士的生活也很接地气——跟着当地习俗生火做饭,虽然穿着道袍簪冠却不显得穷酸。这种既仙气飘飘又融入世俗的描写,展现了道士"大隐隐于市"的境界。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壶公是传说中的仙人,他居住的观宇道路仿佛能直通银河(天津指银河)。这里暗喻杨道士的归途不是普通山路,而是通向仙境的升华之路,把整首诗的意境推向缥缈的云端。
全诗就像用文字绘制的水墨画,既有"花明云暖"的明丽色彩,又有"炉灶簪裾"的生活气息,最后用银河仙境的想象收尾,让读者感受到修道者"身在尘世,心向云霄"的精神境界。
王铚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