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春夜景象,同时透露出诗人渴望自由舒展的心境。
前两句写景:夜空万里无云,月光清澈如水,春花上的露珠滴落在溪桥上。这里用"湛九霄"形容天空的纯净,"滴春桥"的"滴"字生动表现了夜晚的静谧。
后两句抒情:诗人看着春风中摇曳的柳条,希望自己的心情也能像杨柳那样轻松自在。"笑倚"二字把杨柳拟人化,仿佛柳枝在春风中欢快起舞。诗人用"万丈条"这个夸张的说法,表达了对无拘无束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妙在:
1. 用极简的笔墨勾勒出春夜美景
2. 通过杨柳的意象自然过渡到情感表达
3. 最后一句既写景又抒情,把对自由的渴望表现得生动形象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好想自由",而是借杨柳在春风中的姿态来表达,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李处权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