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夜晚的闲适场景,展现了文人远离喧嚣、享受自然的悠然心境。
开头两句写诗人独自端坐在书斋中,暮色渐浓,暑热开始消退。"三金"指三伏天,"火将西"暗示太阳西沉,炎热减弱。这里通过环境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夏夜图景:薄雾笼罩的草丛中萤火虫飞舞,月光透过稀疏的树林,疲倦的鹊鸟在枝头栖息。诗人穿着粗布衣裳摇着羽扇,听着隔壁菜园里汲水工具(桔槔)的声响。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最后两句写夜半凉风驱散暑热,诗人联想到汉代班婕妤的《团扇诗》,但觉得自己的心境远比古人豁达。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视觉(月色、流萤)、听觉(桔槔声)、触觉(凉风)等多重感官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观察,含蓄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满足。
余靖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