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寻访深山古寺的闲适画面,充满禅意和人生况味。
第一句"行过多歧又问歧"用重复的"歧"字,生动表现了山路蜿蜒、岔道众多的场景,就像人生路上不断面临选择。第二句"云林深处到来迟"则传递出一种悠然心境——虽然路途曲折耽误了时间,但漫步云雾缭绕的深林本身就是享受。
后两句笔锋一转,抓住两个极富画面感的细节:僧人见面不寒暄的静默,以及独自在夕阳下研读残碑的身影。这种"相见不相语"的默契,恰是禅宗"不立文字"的境界;而"读断碑"这个动作,既暗示古寺的历史沧桑,又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怀。
全诗妙在将行走的疲惫、山林的幽静、古寺的沧桑、禅意的超然都融进一幅水墨画般的场景里。没有直接抒情,却通过"迷路""迟来""斜阳""断碑"这些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以及对时光易逝的细腻体悟。就像我们现代人偶尔放慢脚步,在陌生街角发现一块老碑文时,那种突然与历史对话的微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