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诗用真挚动人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荣可民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开头"太学斋集群儒"描绘了先生生前在文人圈中的崇高地位,而"独小子悬涕横挥"则通过"我"独自痛哭的画面,凸显了个人对先生逝去的悲痛。这里"小子"是作者谦称,"悬涕"形容泪流不止的样子。
中间部分"幸曾侍东翁讲筵,恨未接仲翁谈麈"形成对比:一边是庆幸曾聆听先生教诲,一边是遗憾未能深入交流。"讲筵"指讲学,"谈麈"指清谈,都是文人雅士的交流方式。
下半段通过"佛桑馆诗一卷"引出先生对作者诗作的赞赏。"掀髯大笑"生动刻画了先生豪爽的形象。最后用"秋实"和"春华"的比喻,既赞美了先生内在的品德修养,又赞赏其外在的文采风流。
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逝者的哀思,也有对知遇之恩的感激。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和生动的形象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与逝者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和形象比喻,既展现了逝者的风范,也表达了作者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