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丹阳贺氏采桑饲蚕图
一从西陵育蚕始,开我万世资生原。五亩桥边树桑柘,衣裳乃服由轩辕。
王泽寖衰不下究,弃置田庐作园囿。闾阎无复采桑人,却欲重重被文绣。
吁嗟皇妃躬祀夫人缫,岂敢恶逸为勤劳。公桑蚕室古来重,里罚有布惩不毛。
崇阳拔茶易桑植,乖厓卓有先几识。四野阴稠桑作林,襄城歌舞忠宣德。
上有作者民斯从,三吴非复当时风。一花一木务珍玩,饲蚕树老烟芜丛。
兹图宛然含讽意,彷佛东郊劝蚕事。桑阴筐篓去复来,屋里妇姑忙不寐。
簇箔层层候起眠,窖蚕缫丝说去年。却叹官租犹未了,莫教重贡八蚕绵。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题丹阳贺氏采桑饲蚕图》描绘了一幅古代江南采桑饲蚕的动人场景,通过一幅画作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农业文明以及桑蚕养殖的赞颂与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讲述了桑蚕养殖的历史起源,从西陵开始,传承到万世,五亩田地种满桑柘树,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由轩辕时期留下的技术制作。这是在赞美桑蚕养殖对人们生活的重大意义。
接着,诗人提到社会逐渐富裕后,人们开始忽视田地的种植,转而建造园林和享受安逸的生活,导致过去勤劳采桑的人越来越少,人们穿的衣物也变得越来越华丽。这反映了社会变迁中,人们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的现象。
在诗中,作者提到了皇妃亲自祭祀蚕神的事情,表达对古代妇女勤劳的敬意。公桑蚕室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强调,这意味着桑蚕产业在古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此外,诗人还提到一些地方官员因桑蚕产业不兴盛而受到处罚的故事,显示出古代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进一步描绘了崇阳地区人们种植桑树的情景,以及当地的美丽景色和欢庆的场景,展现出桑蚕产业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贡献。这些描述反映了古代社会因桑蚕生产而繁荣的景象。
诗的后面部分,诗人通过一幅画作表达了他对当前社会现象的思考。画中采桑人忙碌的身影,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艰辛与重要性。然而,诗中也流露出对当前社会赋税负担沉重的担忧,忧虑农民的负担仍然沉重。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桑蚕养殖繁荣景象的描述和对现代社会变化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传统农业文明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忧虑,表达了对勤劳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