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董承事三颂见别 其一

道存愈远却弥亲,去住情忘尚隔津。
直下是家归甚处,大千全现本来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的是人与"道"(可以理解为真理或生命本源)的关系,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说:我们越想抓住"道",它反而显得越远;但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去留得失的情绪时,才发现其实它一直很近,只是被我们自己的分别心隔开了。就像站在河边望着对岸,总想着要怎么过去,反而忘了自己本就站在土地上。

后两句打了个漂亮的比方:当你直接问"我家在哪里"时,其实整个世界的真相就在眼前——那个看世界、问问题的"本来面目"就是你自己。就像照镜子时,镜子里外都是同一个你,大千世界不过是你本心的映照。

全诗最妙的是用"找家"这个日常行为,比喻人寻找精神归宿的过程。作者告诉我们:不必外求,当下觉悟到"提问者本身就是答案",就能看见最真实的自己。这种禅意十足的智慧,用如此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释慧方

释慧方,号超宗,俗姓龚,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十七岁试经得度,历参名宿,执侍悟新禅师十四年。徽宗宣和中,初住隆庆寺,迁住吉州禾山寺、洪州云岩寺。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死心悟新禅师法嗣。有《超宗慧方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三十九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