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歊台

风流六朝士,曾此登高岑。
太白访幽踪,飘飘成微吟。
牧之感遗事,名字留碑阴。
我来徙感慨,千载一披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凌歊台时的怀古之情,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

前四句像一组历史镜头:先拍六朝文人曾在此登高远眺,接着李白的身影浮现("太白"是李白的号),他在这里寻访古迹、即兴吟诗。然后镜头转到晚唐诗人杜牧("牧之"是杜牧的字),他在石碑背面题字留念。这些画面用"风流""飘飘"等词,把历史人物写得生动飘逸。

后四句转到作者自己:他站在同样的地方,看着同样的风景,千年前的往事让他心潮澎湃。"披襟"这个动作特别形象——敞开衣襟既是因为登高时的风,也暗示敞开心怀与古人神交。最后两句用"千载"与"一"的对比,瞬间拉近了古今距离。

全诗妙在把六个世纪的历史(六朝到唐代)压缩在一个登高的瞬间,通过李白、杜牧这些文化符号,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层叠感。就像今天我们站在古建筑前自拍,突然想到百年前也有人在此留影,那种穿越时空的共鸣。

金君卿

宋饶州浮梁人,字正叔。仁宗庆历间进士。累官知临川、江西提刑、度支郎中。治“五经”,长于《易》。有《易说》、《金氏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