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山思友生也
南有山,高维虚矣。
其上伊石,不可以舆兮。
念子之远,莫我愉兮。
南有水,清维流矣。
其泮伊陆,不可以舟兮。
念子之远,莫我俦兮。
盲风凄凄,卉木病瘁。
我行吴会,曷其底居。
二三君子,眷我寡类。
勉进厥脩,终始令誉。
其上伊石,不可以舆兮。
念子之远,莫我愉兮。
南有水,清维流矣。
其泮伊陆,不可以舟兮。
念子之远,莫我俦兮。
盲风凄凄,卉木病瘁。
我行吴会,曷其底居。
二三君子,眷我寡类。
勉进厥脩,终始令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孤独漂泊中的自我勉励。全诗分为三个部分,情感层层递进:
1. 山水阻隔的思念 前两段用"南有山""南有水"起兴,说山虽高却无实用(不能通车),水虽清却无法行船——暗喻自己和朋友之间虽有心意,却被现实距离阻隔。"念子之远"直接点出思念,用"莫我愉(无人与我同乐)""莫我俦(无人与我作伴)"强调孤独感。这里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看得见却够不着"的煎熬。
2. 漂泊困境的写照 "盲风凄凄,卉木病瘁"突然转入阴郁画面:狂风摧残下草木凋零,既是眼前实景,也隐喻人生困境。"我行吴会(我在吴地漂泊),曷其底居(何时能安定)"用自问语气,道出流离失所的无助感。这里没有直接说"我多苦",而是让风雨和草木替自己说话,更有感染力。
3. 患难中的温情 最后笔锋一转,感谢少数朋友("二三君子")在孤独中依然关心自己。"勉进厥脩(劝我精进学业),终始令誉(保全好名声)"既是转述朋友的鼓励,也是自我鞭策。这种在逆境中不忘初心的态度,让整首诗在哀愁中透出力量感。
全诗妙在"说一半藏一半":写山写水实则写人,写风写木实则写心。现代人读来很容易共鸣——当我们漂泊在外、想念旧友时,不也常觉得"微信能视频却摸不到温度"吗?而最后那份"即使孤独也要努力"的倔强,正是跨越古今的积极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