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掌科乃翁(东莞,希文)

大海之隈五岭东,幽栖无闷南庄翁。
混迹钓叟谐樵僮,课种谷粟亩数钟。
不与琐尾争雌雄,牙签锦带垂房栊。
检点艺苑迪童蒙,所忘远大非近功。
上窥姚虞陋雕虫,凤毛养就飞翀翀。
桂花开遍嫦娥宫,一枝先折扬秋风。
长安金榜日瞳昽,琐闱密勿收人龙。
吁嗟庞德潜昭融,生前困抑身后荣,班班鸾诰下九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东莞的南庄老人(王掌科的父亲)的淡泊人生和家族荣耀,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老人的隐居生活 用大白话说,这位老人住在广东沿海的山林边,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他混在渔民樵夫堆里种地,粮食收成很好("亩数钟"指高产),但从不和人争高低。屋里挂着精致的书签丝带(暗示书香门第),平时就整理书籍、教导孩童读书。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写教育成果 老人教孩子不搞急功近利那套,而是学习上古圣贤("姚虞"指尧舜)的真学问。就像精心养凤凰羽毛一样培养后代,终于让儿子像月宫折桂般考中进士("扬秋风"指秋闱中举)。"长安金榜"那天气派得很,儿子被选入机密衙门("琐闱")成为人才中的人才。

第三部分(最后三句):写身后哀荣 感叹老人像东汉隐士庞德公一样,生前默默无闻("困抑"),死后却因儿子显贵获得皇帝颁发的荣耀诰命("鸾诰")。"班班"形容诰书字迹清晰,从九重天上颁下来,显得特别尊贵。

全诗妙在对比:前半段是朴实的农夫形象,后半段突然转到朝廷荣耀,通过儿子成才反衬出老人教育有方。最打动人处在于"生前困抑身后荣"这句,让人看到古代寒门学子逆袭后,连去世的父亲都能跟着"沾光"的社会现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