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曾国荃联

湘山赞义,军旅持筹,教舆学,授戎机,爨后遇知音,一世功名公所造;
壮岁枕戈,频年握节,赈饥民,慑强敌,生前隆重望,千秋勋绩我难书。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用平实的语言概括了曾国荃一生的功绩,可以分成上下两部分理解:

上联讲他前半生的军事贡献:
1. 开头说他早年在湖南(湘山)组织义军,既参与军事谋划(持筹),又亲自带兵打仗(枕戈)。
2. 特别提到他重视培养人才,既教文化知识(舆学),又传授军事策略(戎机),像伯乐一样提拔了许多后辈(爨后遇知音)。
3. 最后总结说很多人的成就都得益于他的提携(一世功名公所造)。

下联讲他后半生的政绩与威望:
1. 中年后他手握重权(握节),长期镇守地方(频年)。
2. 做了两件大事:开粮仓救济灾民(赈饥民),用武力平定叛乱(慑强敌)。
3. 结尾说他在世时威望极高(隆重望),功绩多得写不完(千秋勋绩我难书)。

全联通过"军事教育-民生治理"的对比结构,用具体事例(教学生、打胜仗、救灾民)代替空泛赞美,既展现了他能文能武的全才形象,又突出了他培养人才、保境安民的核心贡献。最后"我难书"三字用谦虚的口吻,反而更凸显了他的卓越功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