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
溪流汤汤,山容林林。
公行於亭,鼓瑟鼓琴。
山禽聒聒,溪石崒崒。
公休於亭,左经右律。
山有佳木,侯薪侯蒸。
寻尺之木,厦屋之楹。
渒彼容苀舠,蒸徒以顾。
屹尔中流,恢我王度。
公无恋斯,民无去思。
百里之{门里加岂},千里之畿。
公行於亭,鼓瑟鼓琴。
山禽聒聒,溪石崒崒。
公休於亭,左经右律。
山有佳木,侯薪侯蒸。
寻尺之木,厦屋之楹。
渒彼容苀舠,蒸徒以顾。
屹尔中流,恢我王度。
公无恋斯,民无去思。
百里之{门里加岂},千里之畿。
现代解析
这首《新亭》描绘了一幅山水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画面,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生活哲理。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1. 自然与人的和谐(前八句):
用"溪流奔腾,山林茂密"开场,展现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一位公职人员在亭中弹琴休息,山鸟鸣叫、溪石耸立,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这里的"左经右律"暗示主人公既懂经典又通音律,是个修养全面的人。
2. 以小见大的哲理(中间四句):
通过山间树木的比喻说明"小材大用"的道理——看似普通的树木,既能当柴火也能做房梁,短小的木材可以支撑宏伟建筑的柱子。这暗喻平凡人也能成就大事,体现人尽其才的思想。
3. 为政之道的寄托(后八句):
用渡船比喻社会治理——众人协作的渡船能安稳行驶于激流,象征团结的力量可以维护国家法度。最后劝诫为政者不要贪恋权位,只要真心为民,即使治理小区域(百里)也能产生大影响(千里),强调官员应有"功成身退"的胸襟。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常见景物引出深刻道理,如树木喻人才、渡船喻治国
- 语言如山水画般清新自然,却又饱含儒家治国理念
- 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知进退"的智慧
- 对现代人的启示:既要懂得享受生活(如亭中弹琴),也要有社会担当(如治水喻治国)
徐观
徐观,衢州(今属浙江)人。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知昌化县章伯奋葺合溪亭为新亭,次年观为之作记(清道光《昌化县志》卷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