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野趣和倔强生命力的水墨画卷,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界的风骨。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一位长须仙人(髯高)从江汉归来,化身成奇特的木石精灵。干枯的树木和怪异的枝桠(槁树怪槎蘖)都争先恐后地来到画家的笔端,仿佛在开一场热闹的聚会。这里把绘画过程写得活灵活现,枯木怪石都有了生命。
中间六句是特写镜头:青苔在石阶旁像在哭泣,老荆棘为秋天的凋零而伤感。细竹(筱簜)经不起风霜,但兰草(兰茝)却在春天格外茂盛。最动人的是兰草"宁死也要守着高洁"的姿态,坚决不与低贱的野草(艾萧)为伍。这里用植物比喻人的品格,兰草代表清高之士。
最后四句转入悠远意境:斜坡上的几片石头,连仙人的衣袖都拂不去——说明这些石头是画中永恒的存在。诗人猜想:要见到这般景致,恐怕得去五老峰(庐山著名景点)的山腰吧。结尾把画作和真实山水联系起来,给人无限遐想。
全诗妙在把静态的画作写得生机勃勃,通过"哭泣的青苔"、"伤秋的荆棘"、"倔强的兰草"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界中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更借兰草自喻,表达了作者坚守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