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乐歌

悠悠我祖,始于轩辕。
既历高阳,秩秩大猷。
爰自伯益,舜赐皂斿。
中衍仕商,造父御周。
征彼徐方,营营有功。
邑于赵城,大河之东。
建仕晋国,耿光其封。
成宣谕日,畏夏爱冬。
岸贾作难,婴臼立孤。
襄子始大,常山得符。
于赫烈侯,懋建丕图。
肃侯武灵,兆配有虞。
西汉子都,生长河间。
暨于唐末,今族居燕。
卜迁大梁,世系绵绵。
厚德丰功,宜永其传。
中罹多难,西历江沱。
眷焉吾族,丰水居多。
百川有源,众条有柯。
庸修家牒,克俾无讹。
顾及伯仲,忧患更多。
瞻叹古烈,自怜其生。
厥生岂偶,三辰垂精。
德业未进,敢不战兢。
我心伊何,当念于初。
感彼霜露,怆然踌躇。
奉先如在,宗戚相依。
椿台萱草,高堂可娱。
惟忠惟孝,立身有本。
嗟尔后进,勖哉自勉。
万有能销,期道无泯。
温恭朝夕,云胡不谨。
显亲扬名,俾昌俾炽。
善保家声,期于不替。
尚念前人,留心谱系。
受天之庆,爰及苗裔(清钱玫《历朝上虞诗集》卷三)。

现代解析

这首《谱乐歌》是一首追述家族历史、弘扬家族精神的诗篇,用现代语言来解读,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寻根溯源
诗歌开篇从远古的黄帝(轩辕)说起,提到家族历经高阳氏(颛顼)、伯益(舜的臣子)、造父(周朝御马官)等祖先,直到定居赵城(今山西洪洞),成为晋国贵族。这部分像一本“家族简史”,强调家族血脉悠久、功业显赫,比如“征徐方”“立孤(赵氏孤儿)”等典故,凸显祖先的忠勇与智慧。

2. 迁徙与传承
诗中提到家族从山西迁到河间(河北)、燕地(北京一带),再到汴梁(河南开封),最后定居江南(“丰水居多”)。这些地名串联起家族的迁徙轨迹,说明家族虽历经战乱动荡(“中罹多难”),但始终绵延不息。诗人用“百川有源,众条有柯”比喻家族像树木河流一样有根有枝,呼吁后人要修家谱、记历史,避免遗忘。

3. 训诫后人
后半段转向对家族子弟的教导:
- 珍惜生命与使命:诗人说“厥生岂偶,三辰垂精”,意思是每个人的出生都是天意,不能虚度光阴,要敬畏祖先(“感彼霜露”)。
- 忠孝为本:强调“惟忠惟孝”是立身根本,提醒后人要温和恭敬(“温恭朝夕”),通过德行光耀门楣(“显亲扬名”)。
- 守护家声:反复叮嘱后人要“善保家声”,别让家族声誉衰落,并牢记前人的付出(“尚念前人”)。

诗歌的魅力在于它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细腻的情感结合:
- 自豪感:通过列举祖先功绩,展现家族荣耀,激发后人的归属感。
- 危机感:提到战乱迁徙,暗示家族传承不易,需居安思危。
- 责任感:像一位长辈的谆谆教诲,既有“别忘了你是谁”的严肃,也有“家族未来靠你们”的期待。

对现代人的启示
即使今天,这首诗依然有意义——它提醒我们:了解家族历史能让人更清楚自己的来处;而忠孝、勤勉、守护声誉等品质,依然是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赵由济

赵由济,太祖十二世孙,官博士(《历朝上虞诗集》卷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