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离愁别绪。
开头两句写送别的热闹场景:不知谁家的马车喧闹着停下,朋友们都来送行。房屋高耸在城头,水面倒映着屋檐。这里用"喧马"和"屋压城头"的夸张写法,突出了送别场面的盛大。
中间四句转入写景抒情:两岸橘柚飘香,十里荷塘清幽。诗人抱怨连绵春雨耽误了春光,明天就要分别,今天的酒却怎么喝都不够。这里"春无赖"用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像个调皮的孩子;"酒未厌"则生动表现了借酒消愁的心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真想和几个好友一起离开,乘着鲈鱼肥美的秋风,像卷起江面帘幕般潇洒远行。"鲈风"用典暗含归隐之意,"捲帘"的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全诗由热闹的送别场面,写到静谧的自然风光,再转到深沉的离愁,最后以浪漫的想象作结,层次分明,情景交融。诗人用"橘柚香"、"蒲荷净"等清新意象,配合"春无赖"、"酒未厌"等口语化表达,让离别的伤感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