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对逝去友人方通判的哀悼,语言平实却情感深沉。
前两句"达者渊明自挽歌,新坟数尺奈愁何":诗人用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坦然面对死亡的典故,暗示逝者生前也是这般豁达之人。但看着眼前的新坟,再豁达的人也难掩悲伤——几尺黄土就把生死隔开,让人无可奈何。这里用"奈愁何"三个字,把无力感表达得特别揪心。
后两句"鸡林贾客无从问,收拾篇章有几多":鸡林(古代新罗国,以重金收购诗文著称)的商人再也没机会来求购他的文章了,不知他留下的作品还有多少?诗人通过这个巧妙的想象,既赞美了友人的才华(文章好到会被争相收藏),又暗含遗憾——斯人已逝,那些未完成的文章永远成为遗憾。
全诗妙在把死亡写得举重若轻:没有痛哭流涕,而是用"新坟数尺""收拾篇章"这些日常细节,让悲伤自然流淌。特别是最后关于文章的牵挂,让人联想到逝者生前的文人风骨,比直接写哀思更有余味。
林光朝
(1114—1178)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谦之,号艾轩。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通《六经》,从学者众,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行东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曾率郡兵击败入境之茶民军。召为国子祭酒,除中书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有《艾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