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辞别皇宫、回归山林的情景,充满仙风道骨的气息。
前两句用"紫殿"(皇宫)和"赤城"(道教名山)的对比,展现主人公从繁华朝廷回归自然山水的转变。"谒宸极"(朝见皇帝)与"归旧山"形成强烈反差,暗示主人公更向往自由的生活。
中间四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山居美景:白鹤翩跹、云淡风轻的山间对话,蜿蜒小路通向青翠山林,瀑布旁的岩洞住所。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空灵脱俗的意境,玄鹤、白云、翠微(青山)、瀑布等典型道教意象,烘托出主人公的隐士形象。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希望能与友人携手同游,一起探讨玄妙的道家真谛。"灵关"指道教修行的关键,结尾点明诗人对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宫廷与山林的对比,表达了厌倦官场、向往自然的情感。诗中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之美,又暗含修道之人的精神境界,读来令人心生向往。
李建中
(945—1013)宋京兆人,字得中。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累官太常博士,曾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得太宗嘉赏。历知曹、解、颍、蔡四州。恬于荣利,好吟咏,每游山水,留题自称“岩夫民伯”。善修养之术,奉命参预校定《道藏》。官终判太府寺。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好古勤学,多藏古器、名画。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