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画面,同时暗含对隐士高洁品格的赞美。
开头两句写山寺环境:寺庙大门被苍劲的松树环绕,云雾般的藤萝层层叠叠,营造出远离尘世的氛围。"锁"字用得巧妙,既写松树茂密如门锁,又暗示这里是与世隔绝的清净之地。
中间四句动静结合:归巢的鸟儿在花间啼叫,带雨的云龙飞过山峰,既写自然生机,又暗含禅意。后两句突然转到官员仪仗的盛大场面("皂盖"指黑色车盖,"黄扉"指宰相府邸),与山寺清幽形成强烈对比。
结尾点明主旨:诗人被这清幽景象触动而吟诗,寺中高僧的清誉就像浓密的树荫一样长久留存。全诗通过对比世俗荣华与山寺清寂,赞美了超脱名利的精神境界。最妙的是"清名长在木阴浓",把抽象的名声比作具体的树荫,既形象又意味深长。
章得象
(978—1048)建州浦城人,字希言。真宗咸平五年进士。授大理丞、知玉山县。历知台、南雄、洪州。入翰林为学士,积官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进承旨兼侍讲学士。在翰林十二年,刘太后听政时能独立自守,为仁宗所赏识。景祐三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改户部侍郎。宝元元年拜相。居中书八年,不用宗党亲戚。庆历中,于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持缄默态度,遂以久居相位无所建明遭劾。五年,出判陈州及河南府,寻以疾致仕。卒谥文宪,改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