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画溪

溪藤荡微风,溪水清见底。
照映青藤花,摇摇不能已。
仙人紫绮裘,啸咏溪光里。
慨彼尘俗心,谁能此涓洗。

现代解析

这首《罨画溪》描绘了一幅充满仙气的溪边美景图,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魅力:

1. 动态的溪流画卷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微风吹动溪边的藤蔓,清澈溪水能一眼望到底。水面倒映着青藤花的影子,随着水波轻轻摇晃停不下来。这里用"荡""摇摇"这些动词,让静止的风景活了起来,我们仿佛能听到溪水潺潺,看到花瓣随波舞蹈。

2. 神秘的仙人登场
五六句突然出现一个穿紫色皮草的仙人,在溪边吟诗长啸。这个潇洒的形象和其他诗句形成反差——前面是柔美的自然,这里是超脱的人。紫色在古代代表高贵,仙人对着溪光吟唱的画面,有种"世外高人"的既视感。

3. 画外音式的感叹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内心独白:看看那些被世俗困扰的普通人,谁能像仙人这样用溪水洗净心灵呢?这里溪水不仅是风景,更成了洗涤心灵的象征。就像现代人说"去大自然充电"一样,诗人认为纯净的溪光能让人暂时忘记烦恼。

整首诗妙在把"看风景-遇仙人-发感慨"三个步骤自然串联,用清澈的溪水作纽带,既有画面感又有哲理。我们读的时候,会先被美景吸引,再对仙人产生好奇,最后跟着诗人一起思考:是不是也该偶尔停下忙碌,找找属于自己的"罨画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