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刀

镜台杵臼昔尝有,何人更以玉为刀。
已觉空堂走魑魅,却缄虹气授儿曹(以上《西台集》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过去常见的梳妆台和捣药器具(镜台杵臼)如今已不稀奇,但谁会奢侈到用玉石来制作刀具呢?这种反常的设定暗示着某种超现实的氛围。

后两句画面感更强:诗人感觉空荡的屋子里仿佛有鬼魅游走(空堂魑魅),却把珍贵的"虹气"(可能指玉刀的光芒或某种精神传承)封存起来传给子孙。这里用强烈的对比——阴森的鬼魅与绚丽的虹气,日常器物与珍贵玉刀,营造出神秘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全诗似乎在表达:平凡生活中藏着不平凡的珍宝,即使环境阴森诡异(可能隐喻世道艰难),也要把美好的东西传承下去。玉刀作为核心意象,既可能是实指贵族奢侈品,也可能是象征珍贵的精神遗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