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熊学骥联

生祭有祠,楚国至今歌善政;
风骚无主,秦淮那可丧斯人。

现代解析

这首挽熊学骥的联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纪念意义的诗。它主要表达了对熊学骥的敬仰和怀念。让我们逐句分析:

1. “生祭有祠,楚国至今歌善政”:这句诗描述了熊学骥在楚国的政绩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纪念。他在楚国施行的善政不仅使人民受益,而且至今仍被铭记在心,甚至在祠堂里举行祭祀活动来纪念他。这表明他的政治成就得到了人民的认可,他在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风骚无主,秦淮那可丧斯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熊学骥才华的赞赏和他去世的遗憾。“风骚无主”可以理解为他的才华无人能继承,“秦淮那可丧斯人”则表达了他对熊学骥的深深怀念和遗憾。秦淮河畔失去了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总的来说,这首挽联充满了对熊学骥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他的善政、才华和贡献都被诗人深深地铭记在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他的逝去感到遗憾和痛心。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充满了人们对他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希望这样的解释可以帮助你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