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死后葬于思陵)的悲惨结局,充满哀伤与反思。
首联"锦屏山色隔城来,渴葬千秋事可哀":用美丽的山色反衬悲剧,说崇祯死后草草下葬(渴葬指匆忙安葬),这件历史悲剧令人哀叹。
颔联"一剑割将公主爱,九门报道寺人开":前句写崇祯在自杀前亲手杀死女儿(长平公主),后句写太监打开城门投降李自成。通过两个残酷画面展现亡国之痛。
颈联"凄凉血诏留衣衽,寂寞桐棺付草莱":前句说崇祯留下的血书诏书,后句说简陋的棺材被草草埋葬。用遗物和葬礼的凄凉暗示王朝的没落。
尾联"太息乌号几人抱,红墙日落首重回":乌号指良弓,暗喻忠臣。叹息没几个忠臣追随皇帝,诗人望着夕阳下的红墙,忍不住频频回首,表达对这段历史的无限感慨。
全诗通过"山色"与"血诏"、"红墙"与"草莱"等对比,用具体意象呈现崇祯之死的凄惨场景。没有直接批评,但通过"寺人开"(太监开门)、"几人抱"(忠臣少)等细节,暗示明朝灭亡的内因。最后"红墙日落"的意象,既写实又象征,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王朝在夕阳中落幕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