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打比方,讲的是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
前四句用"筑山""凿井"举例:堆山就要堆得高,挖井就要挖得深。这是在说做事要有高标准,不能随便应付。品德修养也一样,真正的君子不屑于做表面功夫(盛德羞浮沉)。
中间四句用两个反问强调"基础决定高度":细树枝哪能托住大鹏鸟?小水洼哪能养得下江里的大鲟鱼?这是在说,人要想成就大事,必须先打好基础。就像现在常说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后六句点明主旨:用这些例子来讲道理,是想让你明白——心胸狭窄就装不下智慧(嗌在容不足),能力不够就担不起重任(弱在力不任)。最后两句特别精彩:真理就像大路一样,从来不分古代现代,永远都适用。
全诗用"筑山凿井""树枝水洼"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把"打基础""练内功"这些抽象道理讲得明明白白。就像现在用"冰山理论""木桶原理"来讲道理一样生动。最可贵的是最后指出,真正的大道理永远不会过时,对现代人一样有启发。
林之奇
(1112—1176)宋福州侯官人,字少颖,号拙斋,世称三山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累官校书郎。时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之说,之奇言此书为邪说。后由宗正丞提举闽舶,奉祠家居。吕祖谦曾从之学。卒谥文昭。有《尚书集解》、《拙斋集》、《观澜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