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其十 《念奴娇·即席再赋呈李研斋前辈宋荔裳观察王西樵考功》
古文高手,有达老耆旧,欧曾堪续。
箬笠布袍云竹杖,看尽浮云反复。
再遇莱阳,词场雄踞。
暂友山中鹿。
旗亭载酒,楚辞痛饮还读。
又有天壤王郎,水姿玉映,不救何平叔。
歌吹芜城期共醉,漫挂蒲帆一幅。
岸帻横眸,昔年隋苑,今是渔家屋。
宾朋杂坐,不妨人淡于菊。
箬笠布袍云竹杖,看尽浮云反复。
再遇莱阳,词场雄踞。
暂友山中鹿。
旗亭载酒,楚辞痛饮还读。
又有天壤王郎,水姿玉映,不救何平叔。
歌吹芜城期共醉,漫挂蒲帆一幅。
岸帻横眸,昔年隋苑,今是渔家屋。
宾朋杂坐,不妨人淡于菊。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文人雅集,充满了洒脱不羁的江湖气息和淡泊名利的隐逸情怀。
上阕开篇用"达老耆旧"形容在场前辈们德高望重,像欧阳修、曾巩这样的文坛大家。接着用"箬笠布袍云竹杖"的装束,展现他们超脱世俗的形象。"看尽浮云反复"暗喻看透官场沉浮。后半部分写聚会场景:在酒肆里畅饮、诵读《楚辞》,既有文人雅趣,又带着几分狂放。
下阕重点写两位人物:一位是"天壤王郎",形容其风姿如玉;另一位"何平叔"可能指不善饮酒的友人。众人相约在扬州(芜城)痛饮,却随意地挂起船帆,表现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昔年隋苑,今是渔家屋"的对比,突出世事变迁的感慨。最后"人淡于菊"的比喻,点明众人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精神境界。
全词通过饮酒读诗的雅集场景,展现了文人群体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既有"痛饮楚辞"的豪放,又有"人淡于菊"的恬淡,在洒脱中见风骨,在随性中显品格,生动呈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