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平沙集》 其二

萧寥晚雨扰禅那⑴,俯仰⑵沈沈问壁呵。
欲洞汗青须日月,难刳肝胆照山河。
癯魂岂染三遗矢⑶,枵腹空鸣一吼鼍。
鲁酒自斟犹自献,文螺⑷紫贝扣蛮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雨夜中的孤独沉思,充满了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感悟。

1. 开篇场景:诗人独自在傍晚的雨声中,心境寂寥,甚至干扰了原本的禅修宁静。他低头沉思,又抬头望向墙壁,仿佛在质问什么,显得沉重而压抑。

2. 历史与现实的矛盾:他想洞悉历史的真相(“汗青”指史书),但发现需要漫长的时间(“日月”),而自己的赤诚之心(“肝胆”)却难以完全映照山河,表达了一种无力感。

3. 坚守与困顿:诗人自比瘦弱的魂魄(“癯魂”),不愿沾染世俗的污浊(“三遗矢”指不光彩的事),但腹中空空,只能像鼍龙(一种鳄鱼)一样发出无力的吼叫,暗示内心的愤懑与现实的窘迫。

4. 自我慰藉:最后,他独自饮酒,自斟自饮,仿佛在祭奠自己,又敲击着文螺、紫贝(象征异域风情),唱起蛮族的歌谣,展现了一种在孤独中寻求解脱的姿态。

精髓与魅力
这首诗通过雨夜独思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理想的执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如“汗青”“鼍吼”“文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苍凉而坚韧的美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