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席大光所藏谢安石真

小儿破贼书能置,此貌恐非山泽癯。东山登临犹可状,新亭谈笑若为摹。

虽疑太傅平生在,不比司空少恨无。只写君真便相似,向来宁见管夷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为朋友席大光收藏的谢安画像所题写的。全诗通过对比和联想,赞美了谢安的风采与功绩。

前两句"小儿破贼书能置,此貌恐非山泽癘"说:谢安在淝水之战时还能淡定下棋,听到捷报也只说"小儿辈大破贼",这样的气度,画中人的样貌恐怕不像是隐居山林的清瘦隐士。这里突出了谢安处变不惊的名士风度。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谢安在东山隐居时的风采尚可描绘,但他在新亭雅集时谈笑风生的神采就难以摹画了。虽然画中的谢安栩栩如生,但比起现实中司空(指谢安)的风采,还是少了些神韵。

最后两句"只写君真便相似,向来宁见管夷吾"是点睛之笔:虽然画得很像,但自古以来,谁见过能画出管仲(春秋名相)真容的画呢?言外之意是,谢安这样的名士风采,是画笔难以完全表现的。

全诗通过"画不如真"的感慨,既赞美了谢安的气度,也暗含了对朋友收藏的这幅画的欣赏。诗人用历史典故和巧妙对比,让读者感受到谢安这位历史名人的非凡魅力。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

0